宣传推介南平重点产业链、“两线八片区”发展规划,特别是武夷新区产业优势、招商方向,全方位呈现南平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与绿色产业投资机遇。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作为闽江之源、福建的生态屏障,南平是全国唯一的既是“双世遗”又是国家公园所在地的地方,被誉为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素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福建粮仓”“中国竹乡”之美誉。
森林覆盖率78.89%,空气质量连续10年排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2024年全域主要流域I-Ⅱ类水质比例100%。
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和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武夷山下梅村是历史上“万里茶道”的起点。
粮食产量全省第一,耕地面积占全省20%,林木蓄积量占全省25%,毛竹林面积占全省40%、全国10%,水资源总量居全省首位,人均水资源是全省的3.5倍、全国的5.6倍。
南平聚焦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总抓手,通过做大绿色经济,聚焦“双碳”目标 ,把南平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高水平发展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全力发展“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的“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
南平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的品牌优势,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为抓手,打响“大武夷旅游”品牌,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全市现有60个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8492万人次,聚焦“国家公园探秘游、采茶制茶体验游、朱子文化研学游”3大主题,围绕“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3种玩法,推动“N”个县域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精品,月映武夷水幕史诗剧场、范迪安美术馆、铁井栏—紫芝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等一批新项目相继落成。诚招亲子研学、康养旅居、生态科普、休闲旅游等各门类优质客商。
南平是“中国笋都竹乡”,是全国毛竹林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拥有毛竹林643.5万亩,年产竹材3.19亿根、鲜笋106万吨,均占全国的10%左右。获评“全国竹产业高水平发展示范市”,是拥有全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最多的设区市。与国际竹藤中心联合发布国内首部笋竹产业领域白皮书——《武夷竹》《武夷笋》,武夷竹是全国最好的材用竹;武夷笋以“肉质丰盈、口感爽脆、滋味鲜甜、色泽玉润”的品质著称。未来将重点依托“两徐”竹经济产业园,推出招商用地约6000亩,诚招竹产业科技前沿和市场新需求项目。
南平市地处北纬27度世界黄金产茶带,作为红茶、乌龙茶、白茶发源地及“万里茶道”起点、“三茶”统筹理念首提地,茶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武夷山市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市茶产业经营主体4.9万家,包含武夷星、正山堂、永生3家国家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产业链产值破500亿元。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等6个区域品牌蝉联中国品牌价值百强。重点招商新式茶饮、茶食品、茶包装等企业,打造“武夷山水·茶空间”等“茶+”业态。
南平作为福建省最大水系闽江的主要发源地,水资源总量达275亿m3,居福建首位;700条河流环绕,35处矿泉水水源地年可开发511万吨;水质极佳,发布了水资源白皮书,2024年全域主要流域I-Ⅱ类水质达100%,含硒、钙等对身体有好处的微量元素,属罕有的低矿化度矿泉水。国家一级水源地雷公口水库水质108项指标达Ⅰ类标准,17项指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限值,原水直供4604亩水产业园,华润怡宝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入驻。该园区可供招商用地1271亩,重点引入高端水、健康茶饮、“水+”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
重点依托白羽肉鸡行业亚洲第一、全球第六的链主企业圣农集团,集团年养殖能力超8亿羽,年营收超346亿元;成立白羽肉鸡行业首家国际性研究院,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自主培育的“圣泽901”配套系突破欧美种源垄断,累计推广近4000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0%,出口至坦桑尼亚等国。未来将围绕圣农集团完善上下游链条,在光泽县金岭工业园、浦城县食品产业园、武夷新区生态食品产业园等,重点引进肉鸡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
含化学纤维、无纺布等五大产品体系,全省机织布、非织造布生产基地。依托闽瑞新合纤等名企打造建阳(招商地块665亩,ES纤维)、邵武(招商地块70亩,洗洁巾)、松溪(招商地块218亩,棉纺织)三大产业园。
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爱富、永和等21家上市企业落户,形成四大系列完整产业链,拥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园区配套设施完善。可供招商用地1594亩,诚招高端氟新材料企业。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碳计量中心(福建),规划1300亩海峡两岸双碳融合产业园,已引福建空天碳等13家单位。重点引进碳计量全产业链相关企业,有首期3亿产业基金,可轻资产入园。
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项目成果OpenKs等前沿技术,汇聚南平产业数据6亿多条,面向公司可以提供找技术、看产业、配资金、搜人才等生产性服务,累计服务企业800余家。
福建首个政府主导、市属国企运营的农产品深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焦茶、竹、水、食用菌、白羽肉鸡等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食品加工产业的标准化、数字化、高质化。自2024年7月成立以来,已举办超百场交流活动。
聚焦竹产业的关键科学问题及重大关键技术需求,重点围绕竹材料、竹工艺、竹机械以及竹产品工业设计,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对外交流,全方位为区域内竹公司可以提供研发、检测及中试服务。
创新打造全国首个竹产业区域公共品牌“武夷竹立方”,搭建全国首个顶级规模、品类齐全的竹产业交易平台,展示全竹产品沉浸式应用场景,入驻竹企300多家,致力于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竹产业供应链平台。
以“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理念成为引领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的链主企业,在5国16城设55家企业,服务华为等2000余个顶级品牌,在南平创立“福建省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赋能共性研发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氟新材料技术研发转移与商用,构建政企产学研用协同载体,以永晶科技牵头联合园区三爱富、浙江永和等7家企业与5家科研院校合作,提升创新攻关转化能力。
位于武夷新区,核心区规划19.7平方公里,坐拥全省独有万亩成片工业用地,是新型电池产业专业化承载平台。以武夷新区新型电池产业园为核心,联动辐射南平工业园、邵武金塘、顺昌金山三大配套园区,构建“一园三区”招商体系。目前已集聚近 40 家电池及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国家级CNAS电池认定检测中心。区域“水、陆、空”交通畅达,水电价格较江浙粤更具优势,萤石、石墨等关键原料储量丰富。未来将聚焦优质企业精准招商,提供标准化厂房助力快速落地。
位于环带重点区域和百里画廊中心地段,规划面积18.8平方公里。充分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南入口的区位优势以及“双世遗”的资源优势,结合峡湾区域一溪两岸的场地特点,聚焦儿童青少年,以“研学”和“亲子游”为核心,突出沉浸式、交互感、度假感,集高端自然研学、精品亲子度假、创意主题游乐等功能为一体,打造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研学旅行基地和“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典范”。招商方向为亲子研学、水陆空文旅、景点开发于一体的交旅研学融合体。
位于南平市行政中心和武夷山市的“城间镇”,拥有五湾抱山的美景、闽越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72.3平方公里。对全国范围健康疗养、旅居休养、会议培训三大类客户群,以“中国第一森林康养小镇”为目标愿景,打造好山水、好空气、好食材、好睡眠的“清氧森林·睡梦佳境”,构建“养颜、养眼、养生、养心、养神”的“全龄段全生命周期康养产业”,发展千亿康养产业前景广阔。可供招商土地11673.45亩,计划引进高端康疗机构以及茶禅文化体验、智慧健康管理、生态康养农旅森林运动休闲等项目。
位于高铁南平市站站前片区,总体规划范围24平方公里,距武夷山风景名胜区20公里。依托武夷山优势生态资源及高铁、轻轨、高速路网的交通便利,打造集运动员赛训、运动康复、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体育综合性训练基地,构建体文旅融合新业态。推出招商土地约1387亩,招商方向包括体育场馆、赛事、运动康复等领域的投资运营商,有投资、合作、租赁等三种招商模式。
南平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包含南林-月亮湾片区与高新技术园区。南林-月亮湾片区是以行政办公、教育文化、商贸金融、居住服务等为主导功能的高品质城市组团,推进提升城市功能与综合承载力。重点推出崇阳溪两岸约150亩存量地块,引进商业服务、城市广场、大型商超等业态。高新技术园区依托约80万㎡创业园标准化厂房,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汽车配件等高的附加价值产业,同时围绕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在创业园五期内引进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商务休闲、便捷酒店等服务类项目。
地处麻阳溪与崇阳溪山水人文保护带的交接处,是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转折点,是承接大武夷旅游圈的重要环节。总面积1784公顷,沿麻阳溪涵盖一镇一街道三个行政村。以打造南平人文旅游会客厅为目标,规划“一带四韵”宋式文化体验集群,打造山水之溪、人文之溪的沿河景观,建设朱子文化、建盏文化、书院文化、宋代美学为代表的宋氏文化展示平台。招商载体包括中国建盏园、考亭书院二期、寒泉精舍等项目,诚招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合作方。
园区位于建阳区徐市镇、建瓯市徐墩镇毗邻区域,总规划面积约41.25平方公里(61875亩)。作为南平市千亿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致力打造成为全世界竹产业新质生产力制造基地和竹产业科创融合示范区,从竹传统产业提质、竹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竹文创产业赋能三个方向,实现高值化发展。建阳徐市片区招商地块3838亩,重点布局新型竹板式材、可降解竹基复合材料、工程竹材料、竹文创产品等;建瓯徐墩片区招商地块2064亩,重点布局竹标准材加工、高性能竹建材、竹工智能装备、笋竹健康产品等。
南平市水产业园(生态食品产业园)依托优质水源、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规划建设4604亩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区最具特色的水产业集聚区及观光园区。园区区位优势显著,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可高效连接国内主要经济活跃区。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已成功引进华润怡宝、圣农休闲食品、恒冰物流、三达膜环境技术公司等11家有名的公司。可供招商用地1271亩,重点引入高端水(医疗用水、专用饮用水、化妆品用水等)、健康饮品、“水+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缓冲地带、绿色发展支撑地带、民生改善辐射地带,串联武夷山、武夷新区和建阳城区。全力打造“环带崇阳溪沿线重点片区”,有利于武夷山与建阳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形成有机体,是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南平市全方面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打造全长约251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寓意“爱武夷”。这条风景道串联区域内“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足”的线个A级景区以及武夷山主景区、国家公园、黄坑景区等近60处优质自然遗产、人文资源和生态景观“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这里自然奇景众多,有弯月瀑布奇观月亮湾、九曲水文课堂、原始森林环绕的青龙大瀑布(负氧离子含量13.6万个/cm3)、华东第一漂桐木溪漂流、可追溯红茶起源的红茶博物馆等。计划引进酒店、农家乐、研学等合作企业。
崇阳溪漫游道畔溪而建,全长66公里,将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闽越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著名自然与人文地标景观串珠成链,形成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为一体的“百里画廊”,致力于打造成为生态之道、休闲之道、健康之道、观光之道。阿勒泰、星空露营地等多个景点散布其间,使其成为观光摄影、亲子休闲、团建拓展等活动的绝佳去处。沿途设施完善,提供观光车、共享自行车等多样游览方式。计划引进露营、乐园、非遗、商超、水上运动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