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pp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中国若要战胜美国要打掉特朗普嚣张的本钱:农业

来源:bob.app    发布时间:2025-05-22 03:15:57

  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硝烟弥漫。这让我想起了战国时期的秦国。美国和秦国的地缘优势何其相似!一旦称霸世界的势头受挫,美国就会退回美洲大陆,采取孤立主义,舔舐伤口,伺机再杀回世界舞台。秦国也是如此,争霸失利时,便退守函谷关,六国虽联合围剿,却奈何不了它。

  为何美国和秦国有这种底气?答案很简单——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强大的农业支撑。美国有广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农业生产力冠绝全球;秦国则有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粮食自给自足。农业,是他们的战略底牌,是他们敢于收缩、敢于对抗的根本。

  如今,特朗普的关税战来势汹汹,中国绝不能退让一步。但要赢得这场持久战,我们一定要打掉特朗普最引以为傲的本钱——美国农业霸权。只有让中国农业强大起来,我们才可以有足够的“子弹”陪美国玩到底。

  特朗普的关税战,目标明确,直指中国。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7%的“对等关税”,试图将中国产业链彻底剔除出世界贸易体系。不仅如此,美国还对越南、柬埔寨,甚至南极的无人岛征收重税。表面上看,这是特朗普的“全球收割”,但深层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中国产品通过这一些国家规避关税,借机压制中国经济。

  更阴险的是,特朗普还想用关税威胁小国,逼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对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加税,不过是敲山震虎,真正的目标还是中国。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很清楚:只要中国退让一步,苦心经营的工业体系就会灰飞烟灭,中国将彻底失去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绝不能退!面对美国的霸凌,中国迅速祭出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反制清单中,农业产品首当其冲,尤其是大豆、玉米、小麦等美国农业区的支柱产业。这可谓蛇打七寸,直击特朗普的命门。

  为何选择农业?因为农业区是特朗普的票仓。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带”,是大豆、玉米的主产区,也是特朗普的政治根基。2017年中美贸易战时,美国大豆出口受挫,农民损失惨重,特朗普靠补贴才勉强稳住选票。如今,中国再度瞄准农业,等于掐住了特朗普的命脉。

  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制,特朗普明显破防了。国内反对声浪高涨,压力山大。尽管如此,特朗普依然嘴硬。4月5日,他在社会化媒体“Truth Social”上大放厥词:

  中国受到的打击比美国严重得多,甚至相差甚远。他们和许多其他几个国家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曾经是愚蠢而无助的‘鞭笞柱’,但现在不再是了。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恢复就业和企业。投资已超越五万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加!这是一场经济革命,我们会赢。坚持到底,这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最终结果将是历史性的。我们将使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有四大霸权,金融、军事、能源和农业,其中农业是战略下限。工业决定一国的上限,农业决定下限。即使特朗普搞孤立主义,美国也不会饿肚子。美国农业到底强到什么地步?

  首先,美国是全球农业生产的绝对霸主。2023年,美国玉米产量高达3.8亿吨,比中国多出70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2022年出口量占全球的34%,主要买家就是中国。此外,美国在小麦、棉花、猪肉、牛肉等领域也名列前茅,农业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

  其次,美国农业效率惊人。美国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5%(约450万人),却能支撑全球18%的粮食供应。耕地面积占全球10%,但通过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化,产出远超比例。

  再者,美国农业让其恩格尔系数极低,仅为6.7%(2023年数据)。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即使美国放弃部分国际市场,国内粮食安全和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保障。特朗普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敢在关税战中大放厥词,认为美国有足够的“子弹”陪中国玩到最后。

  反观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与美国差距明显。而美国人均耕地是中国的6倍。。

  效率方面,中国更是不敌美国。以玉米为例,2022年黑龙江省玉米平均亩产为450公斤,而美国同期为520-750公斤,高产纪录达846公斤。中国的农业总因子生产率(TFP)增长率也低于美国。更关键的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机械化率远不如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9.98%,而美国高达67.68%。

  中美之间科技的差距,可能比任何一个领域都大。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在关税战中对中国施压。

  中美对决,是一场持久战,是第一工业国与第一农业国的较量。时间,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对中国来说,时间意味着机会。我们应该争取时间,等待美国因通货膨胀和内部矛盾而“内爆”。

  对美国而言,时间意味着制造业回流的机会。特朗普希望能够通过关税战,逼迫制造业回流美国,重振工业基础。只要制造业复兴,美国就能重新杀出北美大陆,再次称霸世界。但去工业化已久的美国,重建制造业、培养产业工人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正是中国的机会。

  中国该如何做?一方面,要扩大内需,开拓替代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农业生产,避免被美国“拿捏”。

  美国农业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以大豆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2年进口量占全球的60%,其中40%来自美国。美国大豆质优价廉,既可榨油,又是牲畜饲料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中国居民蛋白摄入量明显提高,肉类消费量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大豆的进口。

  特朗普深知这一点,才在关税战中用农业威胁中国,试图通过大豆等农产品掐住中国的命脉。

  中国反制美国农产品,虽然打中了特朗普的软肋,但也给我们自己所带来了压力。大豆进口减少,可能会引起饲料价格持续上涨,进而推高肉类价格,影响居民生活成本。怎么样应对这一挑战?重点是提升农业实力。

  有人说,中国地狭人稠,美国地广人稀,农业天然不如美国。但事实并非如此。丹麦、以色列、荷兰这些小国,国土面积远不如中国,农业却极其发达。法国疆域仅如中国一省,却能养活3亿人口。他们的秘诀是什么?科技!

  以色列沙漠占国土60%,却通过滴灌技术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到90%,是中国的5倍。荷兰国土仅4.15万平方公里,却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2023年出口额达1200亿美元,其温室农业技术让西红柿年产量每平方米高达70公斤,是露天种植的10倍。丹麦通过生物技术开发抗病小麦,减少农药使用量50%,养猪场还利用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满足80%的能源需求。

  这些小国都能做到农业腾飞,中国为何不行?中国有14亿人口,幅员辽阔,西北地区光照充足,若发展节水农业,开发戈壁荒漠,可完全成为新的农业增长点。

  因此提升农业,科技是关键。中国需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尤其是在基因编辑、精准农业和智能机械领域。

  同时,中国要争取时间,摆脱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替代进口是重要一步。巴西和阿根廷是大豆生产大国,2023年巴西大豆产量占全球40%,已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和玉米出口大国,2023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占全球20%,乌克兰玉米出口量占全球15%,中国可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合作。此外,中国企业可在非洲、东南亚投资海外农场,2022年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投资已超50亿美元,可进一步扩大。

  政策上,中国需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推进“菜篮子工程”,通过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提高蔬菜、水果产量。严格执行18亿亩耕地红线年中国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10亿亩,未来需继续扩大。

  在肉类方面,中国可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引进优质猪牛羊肉,从俄罗斯、乌克兰进口小麦、玉米,逐步减少对美国粮食和种子的依赖。只有摆脱农业掣肘,中国才能在持久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击败美国的重点是永不退让,但前提是打掉特朗普的嚣张本钱——农业霸权。

  时间站在中国一边。只要中国农业像工业一样强大,我们就有足够的“子弹”陪美国玩到底。最终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把左宗棠的构想实现,藏水入疆,再造一个东北大粮仓,那粮食安全就不是什么样的问题了。

  想得太多了,不要把中国人说的弱不经风,我以为不管是昨天还是今天,美国都没有战胜中国的可能。有一个根本的东西:毛主席早就说过,指导我们马克思主义和思想,领导我们的核心力量是中国。仅靠这个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战胜。

  中美贸易博弈,是一场持久战,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